十二月為什么叫臘月_臘月名字的由來
臘月是一年的最后一個月份,并且馬上就要過年了,臘月也就是十二月,12月是一年的結(jié)束,那么你知道十二月為什么叫臘月嗎?小編就給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目錄▼▼
●
一、十二月為什么叫臘月農(nóng)歷十二月稱臘月,是由“臘日”演變而來的。在古代,“臘日”是祭祀百神的日子。因臘日是在十二月,故十二月也稱臘月。
人們習慣上說農(nóng)歷十一月為冬月,這不難理解,可是稱農(nóng)歷十二月為“臘月”,就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了,這該怎么理解呢?
其實,“臘月”是由“臘日”演變而來的。 在古代,“臘日”是祭祀百神的日子。據(jù)說這種活動最早是從周代幵始的,具體在哪一天,沒有確切記載。到了漢代,“臘日”已經(jīng)有了明確的定位。漢代的人們把冬至后第三個戌日,即干支紀日法中地支為戌的日子定為“臘日”。由于冬至日在農(nóng)歷上是不固定的,所以“臘日” 也沒有確切的時間。后來,人們將12月8日 定為“臘日”。
為什么祭神的日子要叫做臘日呢?這得從“臘”字古義說起。古“臘”字沒有“月”旁, 象形為一只被掏掉內(nèi)臟的小動物烤在曰頭上。后來,人們把成塊的干肉稱為“臘”。在周代,掌管“臘”的人稱為“臘人”。用“臘”祭神, 所以便把祭神日稱“臘日”。
因臘日定在十二月,所以后來就把十二月稱為“臘月”。
臘月是一年之歲尾,正值寒冬。民諺云:“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正是言之其冷。這時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閑”之說。農(nóng)事上是“閑”了,但人們生活的節(jié)律并未因此而放慢,人們懷著愉悅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節(jié)邁進的步伐。春節(jié),是中國人傳統(tǒng)的三大節(jié)中最為隆重的一節(jié)。而臘月,正是迎接春節(jié)的前奏曲,在這個前奏曲里有著豐富的內(nèi)容。首先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后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封印、寫春聯(lián)、辦年貨,直到除夕夜。廣義地說過年,應該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甚至可以說從喝臘八粥就開始了,一直要過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才算結(jié)束。而過去一些官宦人家,甚至還有拖至二月二“龍?zhí)ь^”那天過年才算結(jié)束,從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就可看到。
過年,對于中國人來說是極富有魅力的。為了過好年,中國人要拿出近一個月的時間做諸多準備。人們要忙著對保佑、賜福于他們的神祗、祖先有個交待;要對一年來的往來賬目有個結(jié)算;要對親戚、鄰友、同僚給以節(jié)日的慰問,以使今后能更好地相處。對一年來的家庭事、個人事都要加以總結(jié),以使在新的一年里,個人能更有進步,家業(yè)更加興旺。
●
三、臘月養(yǎng)生注意事項1、防止脖子受寒
常呆辦公室的上班族,是不是頸椎常常酸痛,轉(zhuǎn)轉(zhuǎn)脖子,舒展前胸,身體里還有彈響出現(xiàn),告訴你,這是發(fā)頸椎病的信號,冬天又是頸椎病的高發(fā)期,不注意脖子保暖,對頸椎不利。因此冬日出行,領(lǐng)子可以豎起來,或者戴一條圍巾擋風,避免頸部血管受寒收縮,對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病患市民來說,對身體有好處。
2、防止鼻炎發(fā)作
原本鼻子就隱隱發(fā)癢的市民,最近是不是鼻子更難受了,沒有感冒還流起了鼻涕?這是鼻炎發(fā)作了。醫(yī)生說,不如早晨起來用冷水搓搓鼻子,讓冷水接觸鼻翼,可以改善鼻粘膜的血液循環(huán),對鼻炎癥狀有所緩解。
3、防止肺部受寒
感冒、咳嗽、流鼻涕,最近不精神的市民很多,老人和孩子最多,臘八節(jié)到了,多喝熱粥,可以幫助驅(qū)寒,受了風寒感冒的市民,可以選用一些宣肺散寒的食物,上床睡覺前來一碗,再蓋上被子出點汗,能感到好受一些。
4、防腰酸背痛
久坐不動的市民,除了脖子酸痛,氣溫偏低時晚上睡覺,是否感到腰背同樣酸痛,甚至睡不著覺?有一套簡單的健身操,可以試試,即用雙手按在自己的腰眼部位,稍微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位置,每次重復數(shù)十次,有助于疏通帶脈,減緩酸痛。
5、防止足部受寒
冬天也是做足浴的好時節(jié)。用接近40℃的溫水,將其淹沒踝關(guān)節(jié),一次浸泡20至30分鐘,其間注意添加熱水保持水溫,讓足部泡到顏色接近微紅,最后對腳趾及腳掌按摩數(shù)分鐘。值得一提的是,足浴盡量不在飯后進行,身體不適者水溫不應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