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meooy"><dfn id="meooy"></dfn></rt>
  • <center id="meooy"><td id="meooy"></td></center><center id="meooy"><dd id="meooy"></dd></center>
  • <center id="meooy"></center>
    <center id="meooy"><dd id="meooy"></dd></center>
  • 
    <center id="meooy"><s id="meooy"></s></center>
  • <center id="meooy"><cite id="meooy"></cite></center>
    <menu id="meooy"><acronym id="meooy"></acronym></menu>
  • 學習啦>學習方法>初中學習方法>初二學習方法>八年級歷史>

    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復習提綱

    時間: 於寶1274 分享

      歷史復習需要講究方法,同時也要講究對策,不能單靠死記硬背。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a href='http://www.chuntang.com.cn/xuexifangfa/chuer/' target='_blank'>八年級歷史知識復習提綱,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成立和鞏固

      第1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一、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

      1.召開:1949年9月在北平召開,主要討論成立新中國的問題。

      2.內容

      (1)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

      (2)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

      (3)決定改北平為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五星紅旗為國旗;采用公元紀年。

      (4)決定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3.意義: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成功召開,初步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

      二、開國大典

      4.概況: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宣讀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5.意義

      (1)國內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2)國際意義: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三、西藏和平解放

      6.史實: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達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xié)議》,西藏和平解放。同年,人民解放軍進駐拉薩。

      7.意義:祖國大陸獲得統(tǒng)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第2課 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 保家衛(wèi)國

      1.原因

      (1)1950年6月,朝鮮內戰(zhàn)爆發(fā),美國派兵侵略朝鮮。

      (2)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

      (3)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請求中國政府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

      3.過程

      (1)開赴前線:1950年10月,根據中央決定,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

      (2)主要戰(zhàn)果: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軍民并肩作戰(zhàn),連續(xù)發(fā)動五次大規(guī)模戰(zhàn)役,把美國侵略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

      (3)結束標志: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zhàn)爭的勝利。

      4.意義: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和平環(huán)境,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二、戰(zhàn)斗英雄黃繼光和邱少云

      5.黃繼光:上甘嶺戰(zhàn)役中的一位戰(zhàn)斗英雄,在一次戰(zhàn)斗中,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機槍射口,為戰(zhàn)友開辟了前進道路,自己英勇犧牲。

      6.邱少云:為了保證戰(zhàn)斗的勝利和潛伏部隊的安全,邱少云嚴守潛伏紀律,紋絲不動,直至被大火吞噬,壯烈犧牲。

      7.“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志愿軍發(fā)揚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被譽為“最可愛的人”。

      第3課 土地改革

      1.原因

      (1)新中國成立后,占全國3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qū)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農村存在著大量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2)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fā)展。

      2.概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guī)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qū)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意義

      (1)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

      (2)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3)農業(yè)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fā)展,為國家的工業(yè)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

      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第4課 工業(yè)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

      1.背景

      (1)新中國建立以后,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yè)生產已經超過歷史最高水平。

      (2)我國還是一個落后的農業(yè)國,工業(yè)水平很低,基礎薄弱,而且門類不全。

      2.目的: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3.基本任務

      (1)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建立國家工業(yè)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

      (2)相應地發(fā)展交通運輸業(yè)、輕工業(yè)、農業(yè)和商業(yè)。

      (3)相應地培養(yǎng)建設人才。

      4.時間:1953年開始執(zhí)行,到1957年底各項經濟建設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

      5.主要成就

      (1)工業(yè):鋼鐵、煤炭、電力、機械制造等各個領域快速發(fā)展。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

      (2)交通運輸業(yè):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

      6.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7.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時間地點:1954年9月在北京召開。

      (2)內容

     ?、僦贫恕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谶x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

      8.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形成: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

      (2)影響: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第5課 三大改造

      一、農業(yè)、手工業(yè)合作化

      1.農業(yè)合作化

      (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農業(yè)分散經營,影響生產發(fā)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yè)化建設的需要;農業(yè)合作化的優(yōu)越性,促使農民踴躍參加合作社。

      (2)形式: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yè)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3)發(fā)展:經歷了由農業(yè)互助組、初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到高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三個階段。

      (4)完成: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yè)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yè)生產合作社。

      2.手工業(yè)合作化

      (1)背景:農業(yè)合作化運動,推動了手工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2)完成:1956年,90%以上的個體手工業(yè)者參加了手工業(yè)生產合作社。

      二、公私合營

      3.目的:為使私有制經濟過渡到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

      4.概況:從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fā)展為企業(yè)的公私合營,公私雙方共同經營企業(yè)。1956年初,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出現了全行業(yè)公私合營的高潮。

      5.創(chuàng)舉: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造的創(chuàng)舉。

      三、三大改造的評價

      6.實質: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

      7.意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8.不足:后期存在著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缺點。

      第6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一、中共八大

      1.時間地點:1956年,在北京召開。

      2.內容:根據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已經在我國建立起來的新形勢,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yè)國變?yōu)橄冗M的工業(yè)國。

      3.影響:中共八大以后,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guī)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二、探索中的失誤

      4.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5.“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原因:反映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guī)律。

      (2)后果:1959—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fā)生嚴重困難。

      6.調整國民經濟

      (1)時間:1961—1965年。

      (2)方針: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3)結果:工農業(yè)生產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呈現出物價穩(wěn)定、市場繁榮的新面貌。

      三、“”

      7.原因: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想通過發(fā)動“”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

      8.開始:1966年夏,“”全面發(fā)動起來,陳伯達、江青、康生、張春橋等人組成的中央小組成為“”的實際指揮部。

      9.表現:各地到處出現打、砸、搶事件,學校停課、工廠停工“鬧革命”;一些黨政機關受到沖擊;大批各級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與法律受到踐踏。社會和生產秩序陷于混亂。國家主席劉少奇被誣蔑為“叛徒、內奸、工賊”,遭受了殘酷迫害,成為“”中最大的冤案。

      10.結束

      (1)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外逃,在蒙古機毀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2)1976年10月,華國鋒、葉劍英等代表中央一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

      11.影響:“”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四、建設成就

      1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1)成就:①工業(yè)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項目。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1965年,我國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全部自給。原有的沿海工業(yè)基地得到加強,內地新建了不同規(guī)模的現代工業(yè)。新興的電子工業(yè)、原子能工業(yè)、航天工業(yè)從無到有地發(fā)展起來。②交通方面:修建了蘭新、蘭青、包蘭等鐵路。③我國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④國防尖端技術取得巨大進展。⑤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模范人物:大慶石油工人“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解放軍好戰(zhàn)士雷鋒。

      13.“”時期

      (1)1967年6月,我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2)1970年4月,成功發(fā)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

      (3)1973年,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

      第三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7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

      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背景:1978年,思想理論界針對“兩個凡是”的觀點展開了一場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召開:1978年12月,在北京召開。

      3.內容

      (1)思想上:沖破了長期以來“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2)政治上: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4.意義

      (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2)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二、撥亂反正

      5.時間: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方面進行全面撥亂反正。

      6.典型事件:1980年,中共中央決定撤銷“”中強加給劉少奇的罪名,恢復劉少奇的名譽,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7.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召開,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

      第8課 經濟體制改革

      一、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政府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改革先從農村開始。

      2.目的: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

      3.概況

      (1)嘗試: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

      (2)推廣: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推開,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激發(fā)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yè)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深化:隨著農業(yè)生產向專業(yè)化、商品化、社會化發(fā)展,農村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也迅速發(fā)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4.開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

      5.表現

      (1)所有制形式:主要是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

      (2)管理體制:對國有企業(yè)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yè)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

      (3)分配方式: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6.中心環(huán)節(jié):增強企業(yè)活力。

      7.影響:企業(yè)有了經營自主權,大大調動了企業(yè)、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yè)的活力,我國城鄉(xiāng)出現了經濟大發(fā)展的嶄新局面。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8.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9.深化: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10.作用: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xié)調發(fā)展和穩(wěn)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第9課 對外開放

      一、經濟特區(qū)的建立

      1.建立:1980年,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qū)。

      2.代表:深圳成為經濟特區(qū)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

      3.影響: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fā)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

      4.過程

      (1)1984年,中國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

      (2)1985年,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qū)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qū),隨后擴展到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及其他沿海地區(qū)的一些市縣。

      (3)1988年,海南島經濟特區(qū)建立。

      (4)1990年,上海浦東開發(fā)區(qū)建立起來。

      5.推進(1992年以后)

      (1)相繼開放了重慶、武漢等沿江城市,滿洲里等陸地邊境城市和昆明、烏魯木齊等內地省會和自治區(qū)首府,實施靈活的鼓勵外商投資的區(qū)域經濟政策。

      (2)陸續(xù)開放了一大批符合條件的內陸市縣。

      6.格局:形成了“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7.時間:2001年12月,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

      8.意義: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開拓了新空間。

      第10課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

      1.過程

      (1)十二大:鄧小平明確提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鞍疡R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p>

      (2)十三大:鄧小平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3)鄧小平南方談話

     ?、贂r間:1992年初。

     ?、谟^點: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要抓住時機,發(fā)展自己,關鍵是發(fā)展經濟;發(fā)展才是硬道理。

     ?、垡饬x: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4)十四大: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確立了它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5)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2.地位: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遺產,是他帶領黨和人民開創(chuàng)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他創(chuàng)立的鄧小平理論。這一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階段。

      二、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3.召開:2002年,在北京召開。

      4.奮斗目標: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fā)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經過這一階段的建設,再繼續(xù)奮斗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5.指導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1)內容: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地位:它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三、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6.召開:2007年,在北京召開。

      7.主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繼續(xù)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8.重要內容:科學發(fā)展觀被寫進黨章。

      四、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9.內容:(1)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對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作出了全面部署,對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出了明確要求。(2)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在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

      10.指導思想:把科學發(fā)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第11課 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一、中國夢宏偉藍圖

      1.提出:2012年11月,習近平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p>

      2.基本: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3.實現途徑: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4.“兩個一百年”: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

      5.具體內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6.深遠影響:是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三、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7.科學判斷:我國經濟發(fā)展進入速度變化、結構優(yōu)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tài)。

      8.應對舉措

      (1)創(chuàng)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優(yōu)化升級產業(yè)結構,積極推進科技創(chuàng)新。

      (2)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籌建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qū)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9.影響:使中國在實現國家重大戰(zhàn)略發(fā)展目標、主辦國際盛會、應對突發(fā)事件、戰(zhàn)勝重大自然災害等方面具備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力量。

      四、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10.時間:2017年。

      11.主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12.內容

      (1)定位: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定位。

      (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

      (3)指導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4)歷史地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繼承和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tǒng)一

      第12課 民族大團結

      一、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1.含義:在國家統(tǒng)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qū)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qū)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qū)域和自治機關。在自治區(qū)域內,由當地民族當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

      2.地位: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3.實施: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西藏5個民族自治區(qū)。

      4.意義

      (1)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

      (2)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tǒng)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qū)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

      (3)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二、共同繁榮發(fā)展

      5.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qū)因地制宜,進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廢除了剝削和壓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

      6.國家采取許多優(yōu)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員,還通過技術、資金、物資等多種方式,加強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經濟建設。

      7.各民族也根據本民族地區(qū)的實際情況,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發(fā)展經濟,取得了很大成就。少數民族地區(qū)經濟有了長足發(fā)展,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8.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fā)展。

      9.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fā),為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加快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歷史機遇,極大地帶動了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經濟社會發(fā)展。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qū)的聯(lián)系,促進了青海、西藏地區(qū)的經濟社會發(fā)展。

      第13課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一、“一國兩制”的構想

      1.提出: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2.:在祖國統(tǒng)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3.地位:“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是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基本方針。

      二、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

      4.過程

      (1)中英兩國政府在1984年12月正式簽署聯(lián)合聲明,中國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2)1987年4月,中葡兩國政府簽署聯(lián)合聲明,中國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3)1997年7月1日,中英兩國政府舉行交接儀式,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成立。1999年12月20日,中葡兩國政府舉行交接儀式,中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5.意義: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第14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

      一、推進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

      1.對臺政策

      (1)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把實現臺灣與祖國大陸的統(tǒng)一,作為神圣的使命,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

      (2)20世紀50年代中期,又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

      (3)改革開放以后,形成了“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2.兩岸交往的史實

      (1)197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奉命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中央人民政府倡議海峽兩岸直接實行通郵、通航、通商。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

      (2)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tài)被打破,兩岸關系發(fā)生歷史性的變化。

      (3)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

      (4)1992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即“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fā)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5)1995年1月,江澤民提出了發(fā)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的八項主張。

      (6)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訪問中國大陸,雙方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主張臺海和平穩(wěn)定。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會見,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fā)展。

      (7)2015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雙方就進一步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交換了意見。這次會面是1949年以來兩岸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3.2008年11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xié)議,兩岸同時舉行“三通”啟動儀式,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

      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第15課 鋼鐵長城

      一、陸、海、空軍的建設

      1.陸軍:現代化水平大大提高,發(fā)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裝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種的現代化部隊,武器裝備不斷更新。

      2.海軍

      (1)部隊建設

     ?、俚谝恢Ш\姴筷牐盒轮袊闪⑶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qū)海軍建立。[來源:學???。網]

     ?、谌笈炾牐盒轮袊闪⒑?,建立了東海、南海和北海艦隊。

      (2)裝備建設:1971年,我國自行研制的導彈驅逐艦完成了多次科學試驗和對外出訪任務,后又陸續(xù)裝備了我國自己制造的核潛艇。

      (3)兵種建設

      ①20世紀90年代以后,海軍已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zhàn)隊等多兵種組成,活動范圍也逐步擴大。

     ?、?012年9月,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

      3.空軍:(1)是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空軍剛剛誕生,就面臨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考驗。(2)人民空軍建立早期,飛機主要從國外購買,后來逐步走上國產化道路。改革開放以來,自行研制和引進了一批新型飛機,空軍的現代化建設有了新的飛躍,成為保衛(wèi)祖國領空的鋼鐵衛(wèi)士。[來源:Zxxk.Com]

      二、導彈部隊的發(fā)展

      4.組建:1966年,中國組建第二炮兵部隊。2015年,更名為火箭軍。

      5.任務:是中國戰(zhàn)略威懾的核心力量,遂行核反擊和常規(guī)導彈精確打擊任務。

      6.組成:由核導彈部隊、常規(guī)導彈部隊、作戰(zhàn)保障部隊等組成。

      三、新時代強軍之路

      7.政治保障:2014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福建古田召開,強調軍隊政治工作要為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8.強軍改革:調整組建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zhàn)略支援部隊五大軍種。成立了東部戰(zhàn)區(qū)、南部戰(zhàn)區(qū)、西部戰(zhàn)區(qū)、北部戰(zhàn)區(qū)、中部戰(zhàn)區(qū),構建軍隊聯(lián)合作戰(zhàn)體系。

      9.指揮體系:形成軍委管總、戰(zhàn)區(qū)主戰(zhàn)、軍種主建的新格局,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

      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來源:Z,xx,k.Com]

      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1.外交政策:新中國建立以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提出: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

      (2)推廣:1954年,周恩來分別與印度總理尼赫魯、緬甸總理吳努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雙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

      (3)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4)影響: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二、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來源:學§科§網Z§X§X§K]

      3.萬隆會議的召開[來源:Z_xx_k.Com]

      (1)召開:1955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

      (2)地位: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

      (3)方針: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

      (4)影響: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第17課 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

      一、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

      1.史實:1971年10月,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lián)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

      2.影響: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二、中美、中日建交

      3.中美建交

      (1)背景

     ?、傩轮袊闪⒑螅绹當骋曅轮袊?,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雙方敵對的狀態(tài)長達20多年。

     ?、陔S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20世紀70年代初,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的要求,中美關系出現了轉機。

      (2)建交過程

     ?、?971年7月,基辛格訪問中國,同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

     ?、?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fā)表了《聯(lián)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p>

     ?、?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4.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5.影響:許多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熱潮。

      三、全方位外交

      6.外交政策:改革開放以后,繼續(xù)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fā)展友好合作關系。

      7.外交策略

      (1)中國注重改善和發(fā)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注重加強同發(fā)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力爭中美、中日關系穩(wěn)定發(fā)展,逐步實現中蘇關系正?;?,積極發(fā)展與歐盟國家的關系。

      (2)積極發(fā)展全球伙伴關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順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3)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聯(lián)合國的合作,為解決區(qū)域性爭端、維護世界和平和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4)廣泛參與多邊經濟、社會領域的活動,在環(huán)境、糧食、預防犯罪、禁毒、難民、婦女等全球性問題上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8.外交成果: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中國已與世界上170多個國家建交,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多次舉辦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wěn)定與發(fā)展的堅定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六單元 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

      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

      一、從“兩彈一星”到漫步太空

      1.“兩彈一星”

      (1)成就

      ①原子彈: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②導彈:1966年,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試驗取得成功,我國有了可用于實戰(zhàn)的導彈。

     ?、蹥鋸棧?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④人造地球衛(wèi)星: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fā)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fā)射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國家。

      (2)影響: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2.航天成就

      (1)1999年11月,神舟一號發(fā)射成功,開啟了我國的飛天之旅。

      (2)2003年10月,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翟志剛成功完成出艙任務,實現了太空行走。

      二、雜交水稻與青蒿素

      3.袁隆平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1)地位:袁隆平是成功培育雜交水稻的第一人,獲得我國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同時他也是第一個特等發(fā)明獎的獲得者,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2)影響: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對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也有重要貢獻。

      4.青蒿素: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發(fā)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三、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

      5.改革開放前

      (1)方針:1956年,毛澤東提出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2)成果:文學、戲劇、電影、音樂等領域取得累累碩果。長篇小說《紅巖》《青春之歌》、話劇《茶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電影《英雄兒女》《林則徐》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6.改革開放后:文化事業(yè)進一步發(fā)展,成果豐富。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第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

      一、日常生活的變化

      1.概況: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當家做主,經濟恢復,物價穩(wěn)定,人民生活發(fā)生了根本變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2.表現

    改革開放前

    改革開放后

    買衣服憑布票,數量有限色彩和樣式單調

    衣著豐富多彩,服飾成為顯示風度、展示個性的方式

    飲食結構比較單一,有些農村甚至沒有解決最基本溫飽問題

    不但能吃飽,還要吃好講究營養(yǎng)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等科學衛(wèi)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住房比較擁擠室內設施也很簡單

    人均住房面積擴大,室內裝修和居住環(huán)境也有了明顯改善

    消費

    結構

    改革開放以來,城鄉(xiāng)居民收入不斷增加消費總量不斷增長,消費結構也不斷優(yōu)化,休閑娛樂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開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種休閑生活,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二、交通、通信的不斷發(fā)展

      3.交通運輸的發(fā)展

      (1)截至2010年底,中國的鐵路營運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2)公路運輸獲得較快發(fā)展,我國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3)中國已成為世界民航大國。

      (4)城市道路建設發(fā)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發(fā)展軌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狀況。

      (5)人們的出行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4.電信事業(yè)的發(fā)展

      (1)電信事業(yè)

      ①新中國成立后,國家不斷增加對電信事業(yè)的投資,逐漸形成全國電信網絡。

     ?、诟母镩_放后,電信產業(yè)快速發(fā)展,我國的電信網絡規(guī)模和用戶數均居全球第一。

      (2)互聯(lián)網:起步晚,但發(fā)展迅速,中國網民規(guī)模不斷擴大,互聯(lián)網普及率越來越高。

      5.影響:通信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通信方式的變遷,使信息的傳遞變得快捷和簡便,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

    209805 亚洲色欲在线播放一区,日韩黄色在线观看无遮挡,九一无码中文字幕久久无码,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二页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2022国产日韩中文无码
    <rt id="meooy"><dfn id="meooy"></dfn></rt>
  • <center id="meooy"><td id="meooy"></td></center><center id="meooy"><dd id="meooy"></dd></center>
  • <center id="meooy"></center>
    <center id="meooy"><dd id="meooy"></dd></center>
  • 
    <center id="meooy"><s id="meooy"></s></center>
  • <center id="meooy"><cite id="meooy"></cite></center>
    <menu id="meooy"><acronym id="meooy"></acronym></menu>